亚运会后,侯凤连关掉了手机,很多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他。今年年初,天津棒球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换血,拥有“天津棒球助理教练”新身份的侯凤连,昨天接受了《滨海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在首度回忆过去的同时,也畅谈了对助教生涯的向往。
侯凤连说,运动队有一句话叫做“教练的嘴,队员的腿”,教练一句话,队员就得跑,那时候侯凤连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当教练该多好。现在真的站在这个位置上才明白,教练可是比队员难当多了,“从队员到教练,这样的过渡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个挑战。”侯凤连颇有感触地说。
后亚运时期:很迷茫
若不是旁边的小队员叫了一句“侯哥,找你的吧!”记者真的认不出这就是曾经嘻嘻哈哈乐天派的侯凤连。亚运会后,侯凤连经历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低谷期,头发短了,皮肤黑了,连身子也瘦得不像样。
《滨海时报》:从亚运前集训到亚运会结束,这段时期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过渡吧?
侯凤连:作为一个球员来讲,最痛苦的就是退役。亚运期间,我想的太多了,越多就越感到迷茫。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场球了,这辈子再也不会穿这身衣服进这个球场,从国家队的退役,也意味着在天津队的退役,忽然觉得生活一下子没了方向,未来是个问号,那段时间真的很痛苦。
《滨海时报》:从迷茫期到现在成为助理教练,这中间做了怎样的协调?
侯凤连:我师父(指天津棒球现任总教练焦益)回来后,忽然给我打电话,说是回来继续当教练了,想让我帮他带小队员,其实这事从头到尾也没多长时间,稀里糊涂的,一切都来得太快了。亚运会后,我特别想证明自己,你给我一个目标,让我继续当队员也好,当教练也好,你给我确定一个身份,我就奔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滨海时报》:对焦指特别佩服是吧?
侯凤连:可以这么说,我有今天,都是因为他。从我什么都不是,天天调皮捣蛋,到今天通过棒球得到的一切收获,都是因为他。我第一次见到师父时我才16岁,那会儿他还是助理教练,天天都让我闲不下来,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一直带着我练,可以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笑)那时候特别痛苦啊,天天看到他都害怕,做梦梦到他都害怕,说白了就是从心里怵头他,但是后来,随着相处的日子增加,“害怕”变成了“尊敬”。
身份的转换:很刺激
侯凤连在天津棒球队如愿当上了教练,有了目标的日子固然幸福,但“助理教练”这个头衔可不是侯凤连想象的那么简单。
《滨海时报》:从运动员到现在变成教练,中间的过渡还适应吗?
侯凤连:原来当运动员时,训完练就回家了,现在是教练了就不一样了,现在有值班,有晚训,和他们在一起虽然也挺开心的,但是我老婆自己在家带孩子就要累一些了。
《滨海时报》:当了一个多月的教练,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侯凤连:现在这些小队员,大部分都是90后,最大的也就二十三四岁,我每天最大的感触就是累,队员们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性格,每天都要不停地叮嘱。对我来说,这样的生活挺刺激。(来源:滨海时报 记者 李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