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可谓日本高中生乃至青年、中年人的“甲子园月”。其实,“甲子园”这个词已经随着日本漫画传到中国。至少,中国“80后”、“90后”对这个“和制汉词”是不陌生的,他们当中喜欢看日本动漫的人,随意都能说出一堆跟甲子园有关的名词——柯南的侦探甲子园、青春甲子园、爱的甲子园……不一而足。
甲子园其实是位于日本兵库县的一个棒球场,因为建成时正值农历的甲子年,故而得名。甲子园棒球场是日本棒球职业联赛阪神老虎队的主场,后来这里也成为了每年棒球联赛的主场地。人们通常提到的“甲子园”其实代表着日本高中棒球队最辉煌的一个向往,是全日本高中棒球运动的梦想所在,能够在甲子园联赛中获胜对于日本孩子来说是无上的荣光,所以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即便付出再苦再累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由此,推而广之,“甲子园”成了“梦想”的代名词。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光荣与梦想的感召,梦想一直都伴随着他们。有两个年轻的日本女性在谈到自己对甲子园的印象时曾经用“青春”、“汗水”、“泥土”和“眼泪”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甲子园”。由此可见,甲子园在日本人心目中地位之高,印象是的根深蒂固的。
回观中国的青少年,——特别是人们嘴边常挂着的“80后”、“90后”,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对日本的甲子园非常熟悉,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似乎就缺少一个梦想的“甲子园”。笔者接触过不少中国的初中生、高中生,有的刚刚考上大学,有的即将大学毕业面临就业。让人颇为失望的是,当这些孩子被问及“将来想干什么”的时候,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一脸茫然;再深问一句,“你喜欢什么”——喜欢什么就会对所喜欢的事物产生期望——结果也很令人失望,他们甚至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业余时间都已经被学校和家长安排的各种课程占据了,孩子们已经无从知道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了。不少大学生即将毕业,经常是因为没有目标,而选择继续深造——这个参加考研的理由实在令人无奈地发笑,但这就是现在中国的一个社会现象。
在媒体舆论中,中国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经常被评价为“缺乏梦想的一代”、“失去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代”,也是源于缺乏从小的梦想教育。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中国才又重新出现了“奥运一代”、“海宝一代”——被评价为缺失梦想的中国年轻人终于有机会在这样的世界型大型盛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是反思回来,难道中国的孩子们只有在这样的世界性盛会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梦想吗?那实在是一种悲哀了。梦想其实就在孩子们心中,只是在一直以来的教育中,缺失了梦想教育,孩子们已经失去了挖掘梦想的能力,对自己的梦想淡漠、遗忘了。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学校教育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教育思想,在孩子们心目中,为他们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甲子园”,让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甲子园”之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