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专区
 
相关链接
联系协会
中国棒球协会
电话及地址:
总机:010-86398373
传真:010-53972269
办公地址:北京市石景
山区阜石路159号首钢
体育大厦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
区体育馆路2号
电子邮箱:cba@sport.org.cn
官网地址:baseball.sport.org.cn
官方微信号:
中国棒球ChineseBaseball 中国棒球官方微信号
首页 >> 信息栏
余生要奉献给棒球事业 八旬华侨回乡义务执教
2008-02-26 14:42
0
[字体: ]

  83岁的梁友文本应在旧金山的家里,陪着妻子、儿女和刚刚满周岁的双胞胎孙儿。只因得知家乡中山成立了首支棒球队,一切都改变了。他说,他的余生都要贡献给中山的棒球事业,他说,他希望父亲的事业在家乡开花结果。他的父亲便是“中国棒球之父”梁扶初。

  辛酸的 “浪漫棒球”

  “80年前,那一批中国青年还生活在背着‘东亚病夫’羞辱的年代,在异乡尝尽了辛酸;80年后,是一位站了起来的民族的总理,作为一个棒球运动员,再出现在日本土地上的球场,得到了起立鼓掌的敬意。”在给温家宝总理的信中,83岁的梁友文这样写道。

  2007年4月13日,近50年没碰过棒球的温家宝总理穿上了印有他名字以及象征着中日建交35周年的35号球衣,与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学生切磋棒球技艺。同一日,在美国生活了近30年的梁友文带着妻子探望家乡中山的首支棒球队———东升高中棒球队。当梁友文看到故土上身穿棒球服的孩子们,他想起了父亲梁扶初,百感交集,禁不住流下眼泪。

  1905年,跟随父亲到日本的14岁少年梁扶初与自己的4位亲兄弟组建了“中华少年棒球队”,以“醒狮”为队徽,虽屡遭东洋人歧视,却败而不馁。1922年以后,他们终于在横滨市年度联赛总决赛中夺冠,让日本人第一次认识到中国人也能击败他们。

  一个世纪以后,温总理的“棒球外交”在日本引起广泛关注,日本人记起这群令人尊敬的对手。2007年7月,一位日本记者梅村雅裕在北京采访了梁友文和他的哥哥梁友德。2007年8月15日开始,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日报《读卖新闻》发表了“浪漫棒球”系列报道,持续5天。

  文章以1930年中华棒球队在日本横滨的合影开始,叙述了梁家两代九口对中国棒球的推动与普及所做的努力。不少细节,感人至深。1923年,关东大地震,梁扶初到神户避难,召集了40多名同胞返回横滨,在一个月里收葬了982具遗体。在这场灾难中,他失去了幼小的次子和同在棒球队的3个弟弟。“中华五虎梁氏三杰惨遭不幸”,当地华侨报纸以此为题发表文章纪念这三位棒坛宿将。元气大伤的中华棒球队在1924年的比赛中一路杀进了半决赛,但终未夺冠。“其复兴精神,其悲壮觉悟,才确确实实是棒球之道的真髓”。当时的一家杂志这样评价。

  “予中山人也,倔强过人,向有死鸡撑镬盖之广东独特精神,故视战斗意志高于一切。”梁扶初在他后来的专著《棒球运动》中写道。正是凭借此种精神和意志,1930年,中华队再次夺冠。“那一夜,人们举街欢庆”,虽不是春节,但横滨中华街的爆竹声却响彻云霄。当时才8岁的梁友德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梁友德开始学打棒球,和他一起的还有三兄弟。

  在日本,梁扶初以棒球的力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中国人赢得了宝贵的尊严。当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时,梁扶初离开了生活了30多年的日本,再也没回去。“也许是父亲无法忍受在那种情形下继续在日本生活的缘故吧。”梁友德后来回忆道。

  梁扶初回到上海后,积极推广棒球运动,并组建著名的“熊猫队”,横扫京沪美海陆空军及其他棒球队伍,连获八九项冠军之多,后被誉为“中国棒球之父”。

  未了心愿:把家乡的棒球队搞好

  接受梅村雅裕采访后不久,2007年10月1日,85岁的梁友德在北京病逝。临走时,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够亲自来家乡指导第一支棒球队的训练。好几次,他握着弟弟的手说:“一定要把家乡的棒球队搞好。”

  事实上,梁家两代人从未放弃对棒球的推广和普及。1949年至1950年,梁扶初将熊猫队解散,主动来到20多个中学普及棒球。2年以后,出现了49支棒球队。也是这段时间,梁友文在上海粤东中学培养出三支白熊队和一支白猫女子队。

  “过去我们一直都在外面推广棒球,却把自己的家乡中山给遗忘了。”从踏上中山这一天起,梁友文常常这样对人说:“我们来晚了。”

  2007年7月,梁友文在香港棒球总会季刊《上垒》看到温总理在日本打棒球的风采,他特别兴奋:总理也打棒球!他想起,1954年,已是银丝冉冉,年逾花甲的父亲受到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盛情邀请,前往指导棒球训练。他相信,有了国家领导人对棒球的喜爱和关注,中国棒球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他的热情感动了很多人。旧金山的郑伟峻是第一位。他向梁老建议,给温总理写一封信,并代为执笔。香港棒球总会季刊编辑赵耀灵是第二位,修改了初稿。上海的吴子椿,梁扶初的学生,是第三位,他补充了些材料。这份跨越国界,穿越大洋的信稿经过几番斟酌最终交到了梁友文的手上。

  2008年2月17日,梁友文把写好的信寄给了温总理,他在信的最后向总理汇报:他已经决定到家乡棒球队担任义务顾问及教练。目前,除了一支高中棒球队,东升又增加了一支初中棒球队和两支小学棒球队。

  这时的他,已经离开旧金山,离开了刚满周岁的双胞胎孙儿,在香港急切地盼望着东升高中开学。18日,农历新年还没结束,他便回到了他在东升的临时“寓所”。

  83岁老教练和他的棒球学生

  2月22日凌晨5点半,窗外还是沉沉黑暗。梁友文醒了。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今天早上要给接龙小学的棒球队训练。他起床,把电热水壶装满水,插上电,然后开始洗漱。洗漱完毕,梁友文用热水冲一杯咖啡,就着头一天买的面包吃早餐。

  梁友文每日睡觉的这个“寓所”是农民自建房中的一间,很简陋。棒球队的老师提出给他添置一些家具,他都拒绝了。

  吃完早餐,梁友文戴上黑色的棒球帽出门了。接龙小学的郭老师开着摩托车来接他。早上7点,接龙小学的18名棒球队员开始了今年的第二场棒球训练。他们中最小的只有10岁。

  轮到11岁的满峻峰上场了,他蹲下身子,摆好接球的架势。梁友文往左边一投,满峻峰快速移动脚步,一不留神,摔倒在地。队友们发出一阵哄笑。“好,比赛的时候就要这样。”梁友文大声说。虽然没接上球,满峻峰却也挺得意地跑回队伍了。

  下午4点半,梁友文还有一场训练。在同乐小学,天下着细雨,梁友文依然重复着上午的节拍,1个半小时,没有休息。他低头捡球的时候,重心放在右脚,由于站的时间太长,他的左膝盖感觉有些疼痛。下蹲捡球时,显得有些吃力。

  按照梁友文的计划,他要在这里待到8月份,然后去北京观看奥运棒球比赛,才回美国。才刚刚训练过两次的小学生们已经有了对棒球的兴趣。“好刺激!”每次训练完,他们都不舍得离开。今年年底,这两支队伍即将参加全国少棒比赛。

  昔日学生:一半钦佩 一半心疼

  在同乐小学,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一旁目睹了梁友文训练的整个过程。这位老人叫刘家仲。这样的场景让他的思绪飞回50年前,那是在上海粤东中学的操场上,他还在念初一,老师梁友文身手敏捷,迅速将一个个球捡起,投给他们。

  2月22日中午,75岁的刘家仲和妻子从上海来到中山,带了24本有关棒球的书籍,自己的棒球手套和多年收藏的全运会比赛用球,一股脑全部送给东升高中棒球队。“我是冲着棒球来的,也是冲着家乡来的,更是冲着梁老师来的。”皓发如银的刘家仲是沙溪人,已经十几年没回家乡了。

  除了刘家仲,还有从香港赶来的张嘉良,从澳门赶来的郑国城,他们都是梁友文在粤东中学的学生,专程来看梁友文。

  那时,他们不仅跟着梁友文学棒球,还学音乐。“他一边打着响指,一边哼着节拍,帅的很。”刘家仲印象深刻。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梁友文后来成为上海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

  回忆起打棒球的日子,几位老先生都好似孩童一般。“我是坐冷板凳的,不过身体练出来了。”张嘉良拍了拍胸脯。“跟着梁扶初、梁友文,不仅学棒球,还学做人。”刘家仲补充道。

  这些跟着梁友文打棒球的学生们陪伴着他当教练的最初日子,但最后都从事其他行业。“几十年没打棒球了。”唯有梁友文痴心不改。他说,“琴弓和球棒成为我的终身伴侣。”

  看着耄耋之年的老师远离家人,独自一人回到故乡,亲自上阵传授棒球,刘家仲“钦佩的同时也感到心疼”。在同乐小学的训练场上,他看见梁友文弯身捡球的背影,心不时被牵动,连声叫道“小心”,并立刻跑过去帮梁友文捡球。梁友文似乎并不觉得多么辛苦,“80多岁了,我也要趁机锻炼锻炼,有益健康。”

  梁友文一直觉得家乡能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弥补自己和哥哥的遗憾,他很感激。

  去年7月,梁友文和东升棒球队一起前往无锡参加棒球队的第一场比赛。刚刚成立不久的东升队一路输球。梁友文和闻讯特意赶来加油的老熊猫队队友,拉着写有“熊猫”二字的大旗,为东升棒球队助威。“一群银发老人为一群初出茅庐的少年加油。”东升棒球队的教练林爱冬说:“我们成为所有队伍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支。”老“熊猫”们的精神感染了中山的少年们,他们一战比一战勇,最后对保定队,一度以10比8领先,但最终还是落后1分。尽管一场未胜,但东升棒球队的精神感动了主办方,他们将“体育道德风尚奖”颁给了“中国棒球之父”的故乡。

  东升棒球队随后的北京之行是由梁友德在病中坐着轮椅一手安排的。他还坐着轮椅观看了东升棒球队的比赛。“那是他生病过程中最高兴的一段日子。”

  事实上,梁氏兄弟一年多来对家乡棒球队的关爱,让这里的师生许多次热泪盈眶。过年前,梁友文花了700美元从美国自费购买了一台发球机送给东升高中棒球队。为了省下800美元的邮递费,他硬是将这台一个人高的机器从美国拖到了中山。

  2月22日下午,梁友文提出要去看房,他已经说了好几次了,要安心在东升当他的义务教练,就得买房。原本无购房计划的刘家仲和梁友文在同一个小区落了定金,为的是每年冬天能够来陪陪梁友文。

  “我这一年做了三件大事,一件就是写信给温总理,一件就是来东升当义务教练,还有一件就是买房。”梁友文笑着说。

  一个世纪以前,梁扶初从这里走出去,他自喻为开荒的“笨牛”,以“死鸡撑镬盖之广东独特精神”,推广棒球,桃李满天下。一个世纪以后,他的儿子梁友文回到了这里。他希望中山的棒球“能够普及和提高并尽快迎头赶上,以弥补过去我父兄们的疏忽。”他梦想着,中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中国棒球之乡。

 
关于华奥星空 - 隐私保护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0105094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08号
本网站由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制作及技术支持
客服及报障电话:4008102008 客服及报障邮箱:operationcenter@spor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