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训动员会议后,中心安排六支国家队的教练与记者见面。四位新任韩国籍主教练坐在一排。
当他们信心百倍地向记者侃侃而谈他们的目标和训练理念时,记者们几乎忘记了坐在一起的还有其他两个由中国教练执掌的项目。
这四位世界著名的外教,无疑有实力,给中国小球带来了希望。然而把实力变成奥运会目标,把希望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其中最关键的是有关单位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执教条件,如何管理好这些新来的教练。
记者就此采访了小球中心副主任李高潮。他说,中心对此考虑得很仔细,要做到制度上保证、程序上规范、目标要求明确、奖惩标准更清晰。
管理上,中心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先签两年,完成任务后再续签,“绝不能到2008年再看!”此外,“队委会领导下的领队、主教练分工负责制”,可以防止一个人说了算。韩国在文化上与中国有差距,我们的底限在于不许打骂、体罚运动员。此外,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某个外教。把宝押在一个人身上,是很危险的。
李高潮说,韩国教头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优秀战绩有目共睹,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项目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及韩国人那种硬朗的作风,也为中国教练提供了业务学习的机会。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得失,有些外教的“致命”弱点已经影响到了球队的成绩,所以中心给各队外籍主教练都配备了中国助教,建立了“互补”。训练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在技术层面上相互探讨,多尊重主教练的意见,而各队中方领队和教练在这种情况下则应该有主人翁意识。此外,由于待遇、空间很不一样,对中方教练形成心理冲击,这些,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已达成了共识。中方助教参与全部业务活动,希望他们通过总结后,结合中国的特点,创造出我们自己的训练方法。最终培养出我们的本土优秀教练。
李高潮形容说,这就像“导师带研究生”。当还是硕士生研究生时,就得跟着学习,听从指挥。到了博士生、博士后时,就可以独立研究工作了。彭则鹏 肖苑玫(广州黄村1月2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