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运动在中国,远没有足球、乒乓球那样受人关注,甚至还不如同受小球中心管辖下的网球、曲棍球,但是棒球运动员付出的却不比任何一项运动少,甚至还多得多。

  在上海,就有这样一群“棒球小子”,他们用青春和热情书写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本赛季棒球联赛激战正酣,朱慕德与儿子朱天琪都对自己所在的队伍——上海金鹰充满了豪情壮志,那就是唯一的目标:全国冠军。
 
  朱慕德与朱天琪这对父子兵在队中仍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的关系不会因为亲情而改变,他们都在努力做好本分工作——教练与球员。父亲首执男队教鞭

  古语道,五十而知天命。上海棒球队主教练朱慕德今年刚好50岁,正是知天命的年纪,在他的前半生中,经历丰富多彩。他,棒球运动员出身,代表上海队多次夺得过全国冠军;28岁开始做教练,到现在整整做了22年;他带领上海女垒夺得了第八届全运会的冠军、第九届全运会亚军,多次入主中国女子垒球队,带领中国女垒参加了2002年世界锦标赛并且以进入前十名的成绩直接获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在他执教生涯的第22个年头,朱慕德第一次作为教练员拿起了上海棒球队的教鞭,短短半年时间,上海棒球队脱胎换骨,连战连胜。如今,朱慕德还有两个心愿,一就是带领上海队再得一次全国冠军,二就是把儿子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棒球选手。绝对不搞特殊待遇

  在上海金鹰棒球队,朱天琪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教练的房间是有浴室的,可是朱慕德对儿子说:“这是领导为我准备的,你还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于是,朱天琪就跟所有队员一样到楼下的集体浴室去洗澡。在队里的时候,父亲不叫,朱天琪甚至从不主动进父亲的房间。平时,父子俩从不开玩笑,朱教练对这个独生儿子也不娇惯。朱天琪说,父亲跟他也喜欢讲道理,“谈一谈”是父子俩最多的交流方式。

  虽然自从父亲做了自己的教练,无论是在队里还是在家里,朱天琪都是由父亲亲自管教的。朱天琪说关于棒球父亲并没有给过他特殊的指导,只是有两次帮他纠正了动作。其余说得最多的就是:“觉得不行的话,就自己晚上加加班,多练练。”于是,天琪自己乖乖下楼练球去了。

  这对棒球父子都有自己的愿望,儿子的愿望并不奢侈,希望能够成为“国内比较好的棒球选手,不给父亲丢脸”;而父亲则希望带领儿子所在上海队夺得一次全国冠军,“父子俩一起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父子关系不是秘密

  朱天琪和主教练朱慕德是父子关系,但是,朱天琪并没有沾父亲的光,他在上海棒球队的时间可要比他刚刚上任为教练的老爸长得多。

  儿子朱天琪14岁开始打棒球,并不是朱慕德的刻意安排,朱教练回忆说天琪小的时候被妈妈和外公养得很胖,他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带着儿子来学校玩,想让他锻炼锻炼身体,于是他执教的垒球场边就成了儿子的游乐场,他的棒球手套和球成了儿子最好的玩具。

  兴趣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很快朱教练发现了儿子在棒球运动上的天赋,顺理成章地小天琪被送到了垒球队隔壁的棒球队。朱天琪记得,第一次到棒球队,没有人教过他怎样投球、怎样接球,只是跟着比自己早一两年进队的小队员一起扔来扔去,自己练习,就这样他学会了棒球。

  虽然朱天琪承认自己的棒球天赋和兴趣遗传于父亲,但是自己的老爸就是自己球队的主教练,却并不想别人想象得“那么好”。“压力很大的,”朱天琪年轻英俊的脸庞上透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上到学校校长,下到食堂大师傅、扫地的阿姨,都知道我是主教练朱慕德的儿子,做得好了是理所当然,做得不好,还要担心对父亲影响不好。”于是,棒球队里经常能看到,提东西的是朱天琪,捡球捡棒子的还是他。“只能多做,不能少做,谁让我是教练的孩子。”(车莉)